第116章 改革,自藩王制始!_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
米读小说 >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> 第116章 改革,自藩王制始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6章 改革,自藩王制始!

  洪武十年,深秋。

  今天的太阳比昨日要好得多,没那么毒辣了,所以在秋风之下,整个应天府包括皇宫在内,都有些萧瑟凉意。

  坤宁宫。

  自从进入了辅导班空间之后,坤宁宫就成了朱家父子每天中午的据点。

  就算他们的肉体在现实世界中消失,有要紧事也能让马皇后处置。虽说后宫不能干政,可朝廷上下谁不知道马皇后的地位和普通后妃不一样?退一万步说,当年朱元璋还在称王的时候,马秀英就已经在替他料理后方事务了,也有决断权力,放在如今依然如此。

  要不然,当初朱元璋第一次失踪时,毛骧身为仪鸾司指挥使,怎么会第一反应就是来找皇后娘娘呢?

  而在此时此刻的坤宁宫中,在朱元璋、朱标出来之前,马皇后身边只有一个人。

  话题中心的朱棣更是有点汗流浃背了。

  他大致猜到了,老爹是觉着未来的那个朱高炽着实是个人才,以后哪怕老四没了当皇帝的机会,朱高炽也是个能委以重任的。再加上宋慎在课上说朱高炽很像是个翻版朱标,这就更激起了老爹那残存不多的隔辈亲。

  这次终于不用再挨揍了!!!

  马皇后也赶紧上前,拉着丈夫问:

  “你们果真见着几十年后的老四了?他看着如何,是个好人吗?”

  年仅十八岁的朱棣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宋慎多讲讲李唐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“坐下喝口茶吧。”

  朱棣表情虽然看不出什么,但他两只手握在一起抠,就差把指甲盖抠出血来了,显然心里是十分紧张忐忑的。

  “妹子,咱回来啦。”

  他甚至没有一个能商量的、自己家的皇帝,刚来的李隆基年纪比他都大就算了,还日日沉湎酒色笙歌,完全没有用。

  “寻思寻思,不管是如老四这样有能为的宗室,还是后来那些只晓得填饱肚子的废物,对大明而言有什么好处吗?”

  “后来有一次你怕是没瞧见,他在讲台上看底下人讨论的时候,咱凑过去偷偷问了他几句,就想问问关于皇子的安置、关于避免藩王造反,后来取代了咱大明的那个野猪皮是怎么搞的。”

  “你呢,你怎么看?”

  这下不信也只能信了。

  朱元璋诧异但带着赞赏地看了儿子一眼,乐呵道:

  “你看出来了?”

  朱棣背后传来了声音。

  “正如蒙元,虽然他们入主中原后也试图使用过嫡长子继承的办法,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争斗,谁赢了谁就当皇帝,这看着倒有些像是李唐的风格了。”

  朱标也没觉得有什么,不论如何,他并不认为一个侄子就能动摇自己的位置。

  先前见过了他们凭空消失,这会儿又重新见一次凭空出现的场景,朱棣是彻底服气了——

  “他还行吧,皇帝做得马马虎虎,还可以,主要是帮咱骂了李世民几句,没白养活。”

  闻言,朱元璋一边拉着朱标坐下,一边含糊道:

  首先朱标本身就有能力,在正事上基本没掉过链子,很值得信赖,其次哪怕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,朱元璋顶多也就是跟他吹胡子瞪眼一下,打都舍不得打,因为朱标更重学业而非习武,没有其他儿子那么皮实。

  半晌,朱标才道:

  “北方那些部落跟咱们中原不同,并不存在立嫡立长的传统,而是强者为尊。”

  正此时。

  马皇后安抚道:

  “标儿你记不记得,先前宋慎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过对藩王制的意见,但他看起来是极其不赞同的。”

  见父亲颔首,朱标皱着眉头,试图从记忆里翻找出关于女真一族的习惯,但他虽然功课好,却并不十分熟悉这类蛮族。

  “父皇这关子卖得连我都好奇了……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,比藩王制更好?”

  于是他想了想,也拍着朱棣肩膀说:

  “他确实天资聪颖,四弟,你日后要好好对他,一碗水得端平,莫要寒了一个好孩子的心。”

  朱棣和马皇后齐刷刷地看过去,便见果然是朱元璋和朱标俩人凭空出现于坤宁宫。

  因为他自己同为藩王制和削藩的受害者和受益者。

  朱标看着父亲的样子也不像是真生气,所以他想了想,问:

  “爹,你是不是心里有了点数?”

  朱棣:……?

  这又是什么跟什么?

  现如今徐妙云肚子里那个胎儿,连太医都得仔仔细细把脉好几次才能诊出来喜脉,影子都还没有呢,父皇就已经开始护上了?

  道理谁都懂,可是这个节骨眼上,谁能不着急?

  更何况,他本来的安排是先去中都凤阳历练几年,而后带着媳妇孩子去北平就藩,可如今就藩的事情父皇非但提都没提,连回凤阳的路数都断了,让人完全猜不到他要做什么。

  朱棣若是個混蛋皇帝,这会儿朱元璋出来了都不会吭声,直接抄鞋底就开始打了。既然他没有,那就说明老四当皇帝其实当得还可以。

  那么多个兄弟,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人登上皇位,恐怕都难以服众,今天宋慎上课时候也提过一嘴,朱棣跟朱允炆在登基后做了一样的事情,那就是削藩,只是朱棣的做法要更柔和一些,没有硬生生逼死人,但归根究底都没差别。

  “里头发生的事情,在他们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,你这会儿着急上火也是无用,你父皇若真要揍你,躲是躲不开的;他不揍,你现在急也是纯粹给自己添堵。”

  毕竟知道自己以后会做出什么事,而预言此事的人,已经成功预料到他妻子腹中不足一月的孩子。

  “可他们都是蛮族,大明若使用这种方法,不说效果如何,仅是天下人要如何议论,就万万行不通啊!”

  “其一,咱们大明的藩王很早就封了,长大后都会前往各自的封地,拱卫皇帝。而大清的不同,他们的王爷只留在京城里建府,且封得很晚,刚开始基本就只在立功之后才给些类似郡王、镇国将军之类的封号,有的可能四五十岁了才得封亲王,还不是每个都有。”

  朱元璋打断了关于朱高炽的话题,皱眉道:

  如今,孙辈里出现了一个很像朱标的人,他喜欢是很正常的。

  忽的,他看向朱棣,问:

  在得到朱标“放心没事”的眼神示意后,朱棣才总算是松了口气。

  皇子安置,避免藩王造反——

  “标儿,对这次的考试题目,你有何看法?”

  “宋慎也真是的……大家都是一样的,凭什么他当着大家的面给李世民开小灶,咱们老朱家怎么办!”

  “后世那个野猪皮,莫非说的是唐宋元明清,之后的那个清?”

  之前上课的时候,对于始皇帝的问题,他们有过论秦的一节课;有关汉朝的问题,刘彻有张良这个亚圣在,压根不愁跟谁商量;大明没有系统的讲过,但先前的课程中多多少少都有提到过,因为大明毕竟是辅导班里年代最晚的,跟谁都可以做一下对比。

  “老四,都跟你说了不要急,你在这晃来晃去的,我眼睛都快花了。”

  朱标嘴角克制不住地抽了几下。

  万幸。

  埋怨归埋怨,但朱元璋也理解宋慎的做法。

  唯独李唐王朝,在李世民那会儿是天下初定,贞观初期还几次遇到各种天灾人祸,李世民在的时候还能压制住朝廷里的风起云涌,可等他死了,从李治到武则天再到李隆基,虽然大唐一路强大鼎盛节节腾飞,可虚幻的繁荣下隐藏着巨大危机,最终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彻底爆发,灰飞烟灭。

  万幸!

  老爹的想法,是关于藩王制的?

  这不是爹自己定下来的规矩么,怎么这会儿又想着要改啊?

  但想想,从后世发生的事情上看,这个藩王制确实不大妥当。

  朱元璋见自己终于彻底勾起了三人的好奇心,便老神在在地摸着胡须,悠然道:

  朱棣一脸“啊你说我吗你真的在问我吗”的表情,难以掩饰自己的愕然。

  真是神仙手段,叫人不得不信!

  他浑身的皮都绷紧了,用担心且询问的目光看向大哥朱标。

  “咱定下藩王制的本意,是想让大明国土之内都有咱朱家人,避免内乱时京城一乱四面皆反,可实际上,一旦皇帝年少,或弱势些、笨些,就会有诸如靖难之役的事情发生。而历史上的老四登基之后也同朱允炆一样削藩了,在此之后,大明的藩王就彻彻底底成了草包废物。”

  “你小子给咱记清楚了,现在伱家王妃肚子里的那孩子,就是你板上钉钉的世子,要是你想让后来的其他孩子越过他去,非但咱不同意,你问问你大哥,他也决不会同意的!”

  父亲是个很奇怪的人,在知道朱允炆往后干的蠢事时或许还只是生气,可当他觉得吕氏以及朱允炆有可能会危害到家人的安全后,他就能狠下心直接动手,不仅让朱允炆胎死腹中,如今吕氏也一直卧床不起,眼瞧着只剩下一口气了。

  “其二,大明藩王世袭罔替,嫡长子可继承父亲的爵位,不削爵,而大清的王爷则是世袭递降,只有很小一部分功勋卓著的铁帽子王才能世袭罔替。”

  既然他说还行……那多半是真的做得挺好。

  “不过,也没错,咱确实有点想法。”

  “虽然我并不知道你们说的那清朝究竟是什么东西,可若以李唐对比,那便是祖传的玄武门继承,谁造反成功皇位就归谁。”

  这可如何是好!

  朱棣心里叫苦不迭。

  “你猜猜?”

  “他们头上除了一个空落落的王爷爵位,什么都没有,纯是被养在府邸里吃喝玩乐的草包,不要说拱卫疆土,到了二百多年后,这些宗室居然发展到了三十多万人,光吃饭不做事!”

  半晌,见父皇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,朱棣才回过神来,皱眉道:

  “应该不可能用这种法子吧……”

  朱元璋对于其他儿子的要求,跟对朱标是不一样的。

  朱棣不明白,但他大为震撼。

  但喝了两口茶后,朱元璋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,瞪眼看向朱棣:

  要是朱标做事,老朱是看啥啥好。可换了其他儿子当皇帝,朱元璋就鼻子不是鼻子,眼睛不是眼睛的。

  其实这也是没话找话说,意思意思,看丈夫想不想多说。

  不干政归不干政,但事关自己儿女的安置问题,她好奇好奇,那也是理所应当的,毕竟如今的皇子里头,她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也不在少数。

  “争斗角逐的赢家或许是当时的最强,或许能更加珍惜这天下,更加勤政,可归根究底,立嫡立长才能服众,更何况,要是朝中党羽林立,各自为政,岂不是都乱了套了!”

  明明以后会造反当皇帝的是自己,挨打的也是自己,这会儿父皇因为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就态度缓和,是不是太诡异了?!

  “对了,这事你们后面再说吧,如今还有件正经事要商量。”

  “那清朝同样跟咱们一样,皇子会封王,但区别很大。”

  朱标茫然了一下。

  由此可见……这个制度本身就有问题,只是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去改而已。

  “孩儿猜测……那清朝应当也是如此?”

  “若是弟弟里有人更强,势力更大,好一点的就直接让位,情况坏些可能会导致部落分崩离析,各为其主。”

  “即便唐朝用这种方式得到了几位优秀皇帝,但这其实只是偶然,譬如那唐玄宗,两次宫变都是顺顺利利,最后不也引发了安史之乱?就算是因为他晚年昏聩,但你们提到过这辅导班里还有个刘彻,那也是位长寿的,人家怎么就没晚年昏聩。”

  朱元璋笑了笑。

  难道我生了个神童?

  然后他换了个思路,将思维拓展至所有的北方部落。

  马皇后也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着丈夫。

  众人尽皆沉默。

  虽然父皇这会儿没有发怒,语气很平静……

  但是他总觉得,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,马上就要发生了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dxs123.cc。米读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mdxs12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